原标题:华为不造车是明智之举
蔡恩泽
5月24日,华为公司再度发布声明重申不造车,称“华为不造车。这一长期战略在2018年就已明确,没有任何改变”。
华为表示,至今为止并未投资任何车企。而在上个月第十九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上,华为出尽了风头,以零部件供应商的身份为整车厂家站台,为某电动品牌车鸣锣开道。这让舆情对华为产生误解,以为华为在造车。
华为认为,产业界需要的不是华为品牌汽车,而是华为三十多年积累的ICT技术能力,来帮助车企造好面向未来的车,即为车企提供基于华为ICT能力的智能网联汽车部件。
事实也如此,华为不是车企的投资商,而是基于ICT技术的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供应商,二者不可混为一谈。
华为不造车是华为的长期战略,也是明智之举。
一方面,华为涉足电动车业务,纯属无奈之举。由于来自美国的制裁,华为这两年日子不太好过。
目前华为的两大业务支柱都陷入困境,通信设备运营商业务在海外市场举步维艰,不少国家慑于美国的威胁,把华为5G业务排除在外。智能手机消费者业务因芯片供应渠道阻隔,手机产量及销量大幅下滑,其市场份额仅剩4%左右,排名全球第6。须知,一年前,华为智能手机出货量首次超越三星,登顶全球第一,如今风光不再,令人唏嘘。
无奈之下,华为找米下锅,拓展自主可控的新业务。与汽车品牌赛力斯合作,提供智能零部件,以弥补华为在智能设备市场份额的衰退。
华为深耕ICT领域数十年,对于造车问题已经深思熟虑,明确了自己要做什么,不做什么。即便是外界很看好华为,可谓要技术有技术、要资金有资金的华为,但是,在当前大量资本与企业涌入造车浪潮的市场环境下,华为依然保持冷静。
这两年来,尽管外部环境在不断变化,但华为审时度势,不乱方寸,不忘初心,坚持打造ICT基础设施。越是面临艰苦,前程混沌,越是不能动摇,拨云见日。因此公司再一次重申:华为不造整车,而是聚焦ICT技术,帮助车企造好车,成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增量部件提供商。
在华为看来,智能汽车是ICT行业与汽车行业融合的产物,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每个业务都与华为传统ICT业务相关。而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底层逻辑与商业信心同样来自于华为在ICT领域的深厚积淀。
另一方面,华为又不跟风,不造整车。2020年11月,华为在一份内部文件中强调,华为不造整车,而是聚焦ICT,帮助车企造好车,成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增量部件提供商。以后谁再建言造车,干扰公司,可调离岗位,另外寻找岗位。
这份措辞严厉的文件表明华为坚决造车的决心。
在此之前,在一些媒体报道标题中,动辄出现“华为造车”等字眼,冲击受众眼球,甚至还有知名学者公开力挺“华为造车”,引发业内外对于华为造车的关注。
时下,制造电动车成了新概念,被广泛炒作。但于企业而言,企业的形象靠什么来建树?企业的效益靠什么来争取?企业的前途靠什么来铺就?显然不是靠概念炒作所能奏效的,弄不好只是春风一瞬,寒流数度。
须知概念终究是虚的,再玄再美妙的概念也必须以企业的盈利为基础,脱离了企业实力的概念只能是一个虚无缥缈的东西。
就企业来说,如果不是对企业精耕细作,努力打造核心竞争力,只是靠炒作概念进行资本运作,来搞投机,也就是光着身子去游泳,当潮水退去,企业露出干瘦的躯体,只会让投资者嗤之以鼻,拂袖而去。
正是基于上述理论的思考,华为涉足造车,但坚持不造整车,而是采取与整车制造厂商合作的途径,介入其中,在零部件上分一杯羹而已。
可以毫不留情地说,一些企业急匆匆地造车,是冲着国家的补贴政策来的,有的雷声大,雨点小,陷入骗补的泥淖不能自拔。
华为不做这样“下三滥”的事,盲目造车,弄不好还会搭上主营,两头落空。而与整车制造厂商合作,以技术入股,可降低风险。这是华为的睿智之处。
无论别人说什么,华为有主心骨,涉足造车,但不造整车。
华为在电动车制造业务中甘当配角,依然风光。
在消费者心目中,在车展上某车企品牌影响力相对弱一点。此次上海车展,该品牌车借助华为,为其宣传鼓动,或许是剑走偏锋的绝招。而华为也尽显风流。华为大佬们悉数到场为该品牌捧场,展台前人头攒动,车迷和消费者大多是冲着华为来的。
而华为一旦成为该品牌车的销售商,它又将转身为主角。主角和配角同台异彩纷呈,上演新能源车的潇洒风流。
况且华为入局智能汽车,预计将填补国内在Tier1(车厂一级供应商)阵营中的空白,由于华为在三电、CV2X、AI、物联网操作系统等领域都有极强的竞争力,预计将对中国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产生较大的拉动作用,从而利好相关产业链。
即便是置身智能汽车配角,华为还是熠熠生辉。
原标题:华为不造车是明智之举